留言板

尊敬的读者、作者、审稿人, 关于本刊的投稿、审稿、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,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。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。谢谢您的支持!

姓名
邮箱
手机号码
标题
留言内容
验证码

院士领衔,名医大咖开讲,给你医学前沿中国之声 | 腾讯医学ME大会2022

发布日期: 2022-05-18 阅读次数:
  • 分享到:

用微信扫码二维码
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  2022年5月19日晚19:00-21:30,《NEJM医学前沿》携手腾讯医典主办2022腾讯医学ME大会,让我们聆听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、宫颈癌防控的「中国名片」乔友林、全国胸痛中心体系建设者霍勇、风湿免疫病知名学者栗占国、基因「剪刀手」魏文胜,多位顶尖医学科学家的权威声音,洞悉对抗疾病的一线战场,以前沿医学知识,护航每个人的生命健康。




王辰:“健康大同”理念倡导者

  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医学院——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,他倡导「健康大同(One Health) 」的理念,提出医学、卫生、健康三者紧密相连,将医学原理转化为公共卫生行动,推动「促防诊控治康」一体化,最终实现健康目标。

  王辰院士还牵头实施了我国慢阻肺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,为我国慢阻肺整体防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支撑。王辰院士主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由政府发布的烟草危害权威报告《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》,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「中国公共卫生史上的里程碑事件」。

  他不只专业精深,也为我国的医学教育殚精竭虑。他不仅担任《呼吸内科学》等多部专业教材的主编,还积极推进医学生规培制度,是我国国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政策的主要倡导者、设计者与推动者之一。



乔友林:宫颈癌防控的“中国名片”

 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我国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。现在通过HPV疫苗接种和筛查治疗,宫颈癌有望成为历史。乔友林是这一转变重要的推动者。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癌症防治专家委员会中唯一的中国专家,他成功推动HPV疫苗在中国的上市,并领衔国产HPV疫苗临床试验,使中国成为全球继美英后第三个成功研发生产HPV疫苗的国家。

  他和团队首创CareHPV快速筛查技术,2.5 小时内就能准确捕捉到由14 种高危型 HPV 病毒导致的癌前病变,成本仅为发达国家普遍使用技术的1/10。这项简单快速适宜技术获得世卫组织的资格认证,被多个国家采用,为世界宫颈癌防治输出「中国智慧」。

  乔友林最大的愿望,是让「宫颈癌」成为癌症名单上第一个被消除的名字,创建一个没有宫颈癌的美好世界。



霍勇:守护“中国心”

  在我国,每分钟超过3个人死于心肌梗死,心肌梗死已成为除癌症外致死率最高的病症。但在很多医院,院内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死亡率可以降低到2%~3%,这与胸痛中心的建设密不可分。

  霍勇就是全国胸痛中心建设的主要推动者,让患者在发病的黄金120分钟内得到快速综合救治。在他的推动下,全国已有超过5000家医院建立胸痛中心,覆盖全国90%地级市和75%以上的县域。

  心脑血管疾病——这个位居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威胁首位的疾病,已成为霍勇终生研究的目标。他首次确定了我国脑卒中高发的主因,创立H型高血压理论和补充叶酸预防脑卒中策略,大幅减少了国人的脑卒中发病,为全球脑卒中预防开出了一张科学循证、靶点明确、疗效显著的「中国处方」。

  霍勇期盼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下降的「拐点」早日到来,并祝愿「每个中国人都拥有一颗健康的好心脏」。




栗占国:风湿免疫病知名学者

  在我国,风湿免疫病的患者超过一亿,这类疾病临床表现多样、诊治困难,致残致死率高。栗占国教授带领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和风湿免疫科,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,为改善风湿免疫病患者预后作出突出贡献。

  该中心首次发现并证实新的类风湿关节炎致病抗原及其致病机制,是近年来国际类风湿关节炎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;建立了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多种免疫诊断方法。栗占国教授提倡的长疗程治疗方案(PRINT),获欧洲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推荐,他研究和建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治疗方法,被列入国外教科书。

  在栗占国教授看来,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病从过去被视为「不治之症」,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,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,是国内所有风湿免疫学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。他也期待国内有更多前沿性以及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研究,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「中国声音」。



魏文胜:基因“剪刀手”

  魏文胜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基因「剪刀手」。他带领团队在实验中研发出环状RNA疫苗,从现阶段的实验数据来看,比目前的mRNA疫苗有更好的稳定性,可在体内产生更高水平、更加持久的抗原,有望成为具有广谱保护力的新冠候选疫苗。

  其实验室独创的新型RNA基因编辑技术LEAPER,完全摆脱了对获得诺贝尔奖的CRISPR系统的依赖,只需转入一条特殊设计的「向导」RNA,就能够通过招募细胞内源的蛋白对目标RNA上特定的核苷酸产生高效精准的编辑,并不需要引入任何外源效应蛋白。

  在他看来,科学研究有着无限可能,但要为人类未来负责。当技术可以实现治病救人,就是科学最大的魅力时刻。






  • 分享到:

用微信扫码二维码
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发布日期: 2022-05-18 阅读次数: